【湖北】琅琊榜之激光麒麟才子

来源:杏彩直播NBA    发布时间:2024-08-22 00:57:58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这份榜单中,湖北省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项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在这份榜单中,湖北省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项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在这27项获奖成果中,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1项,这中间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

  华中科技大学“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颁给了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由华中科技大学邵新宇教授团队完成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个项目经过10多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对于激光加工的研究方兴未艾,华中科技大学是最早起步的研究单位之一,并成功的拿下了国家“七五”重大攻关项目。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初期,在其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中遇上了麻烦:在生产的汽车变速箱中有两个齿轮及其垫片需要焊接。这两个齿轮体积虽小,可在汽车实际运作过程中,要承受的扭矩却达到540N·m。这对其焊接工艺有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华科激光团队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承接这一技术的攻关。

  神龙公司的法方代表最初并不相信中国人也能完成这一焊接技术。法方代表在收到焊接完成的3套成品以后,甚至带回欧洲总部进行仔细的检测。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这两片齿轮的精巧焊接技术已完全为华科激光加工技术团队掌握。最终,借由学校与企业一同成立的产业化公司,实现了将理论转换为技术,最终形成生产力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计委为促进高等院校基础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规划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994年,正式批准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为依托建设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后改制为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这为日后完成“学研产用”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逢新世纪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来自机械学院、材料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激光加工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以高品质高效率激光焊接、切割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

  由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工艺、成套装备与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极其缺乏,我国汽车制造长期以来在激光焊接、切割等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严重不足。国家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计划将其列为重点突破的创新课题。

  在邵新宇教授带领下,华科联合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组成了“学研产用”结合、光机电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历经十二载潜心技术攻关和市场耕耘,团队研发了白车身激光焊接、不等厚板拼焊、激光非穿透紧密切割等一系列生产线,一举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在汽车制造激光加工高端装备生产中实现了国产自主化。

  目前,项目成套工艺装备已在神龙、长城、江淮、上海通用、江铃等313 家企业应用,并推广应用到、国防、机车等领域。近三年新增产值54.7亿元、利税8.2亿元。

  项目小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认为,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与实际产品用户之间的密切联系,与装备生产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都是该项目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原因。同时他还表示,在数十年的“学研产用”攻关过程中,团队还培养出了一批后起之秀,“既出了成果,又出了人才。”

  近年来,湖北在获得国家科技奖项上硕果累累:2013年湖北3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主持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2014年湖北27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居全国第4;2015年获奖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含金量更足。

  成绩的取得,源于创新动力源源不断。湖北通过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产学研一体、促进校地合作,努力构建高品质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的示范平台。先后出台“科技十条”、“新九条”等举措,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5年来,共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6个,其中41个与湖北钢铁、汽车、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有关。

 
{file footer}}